決定參加當地一日旅行團, 有車有導遊,但是必須付出的代價是--5點起床! 旅行社有專車到飯店接我們至集合地點,但是必須配合一些團友去天安門廣場參加升旗的時間。不參加升旗的我們,則在路邊的小吃店享用早點。
等其他人升完旗返回集合點之後,我們隨著車子前往距離北京城一個多小時車程的延慶縣。
長城北京段總長約600公里,世人最耳熟能詳的是八達嶺長城,可是我們被帶往的卻是過了居庸關約10分鐘的八達嶺"水關"長城。我們也知道跟這種當地團多少要吃虧,聰明的中國生意人是不會做虧本的生意的! 不過,既來之則安之,反正也沒來過, 就當作是多個經驗好了。
![22..jpg 22..jpg](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bubu929/78139aff46f59412f34e3148ffacfdb8_m.jpg)
水關長城是在'95年開放參觀的,這裡跟八達嶺長城一樣,都是後來整修的,只是前者是民間出錢,後者是國家出資。
爬沿近50度的陡坡,登上此段880米的最高點,景色極佳,後段並沒有對外開放。
隔著鐵柵欄看著年久失修長滿雜草的城上道路,蕭瑟感油然而生。長城建在山陵上,地形十分陡峭與嚴峻。我想起了先前甘肅之行的懸壁長城與嘉峪關,我不想如大眾對守護官兵保家衛國而讚頌,反倒欽佩塞外鐵騎攻牆不屈不撓的精神!
![21. 古長城, 至今見證了多少歷史, 也會繼續默默的陪伴中國.jpg 21. 古長城, 至今見證了多少歷史, 也會繼續默默的陪伴中國.jpg](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bubu929/c14736c573a099ef9b4a5e78cbff000d_m.jpg)
簡單用過中餐後,前往距離長城區不遠的昌平縣明十三陵區。我們參觀的是明昭陵,明第十二位皇帝穆宗與其三位皇后的合葬墓。皇陵的地上建築物格局方位完整,穿過寢宮與月牙城,來到後山,季節已悄悄地為大地抹上一筆秋紅,實為秀麗。出了昭陵,跟外面的小販買了兩個大柿子與桃子,十分香甜很好吃。
結束了簡單的一日遊,回到北京城內。我們漫步在什剎海旁,揉合了中西樣式新開發的酒吧區,夜燈漸漸點亮,外國觀光客三三兩兩地坐在露天座上。我有種不知道該怎麼說的感覺,討厭居多吧... 這就是新中國嗎?! 在外國人醉心瘋狂於神秘東方文化氣氛下,卻又扭拗自己去迎合他人,何必呢? 我好像八股了些...
![26. 新興的酒吧一條街- 荷花市場.jpg 26. 新興的酒吧一條街- 荷花市場.jpg](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bubu929/f22a5d4a705d497f8317a86682906306_m.jpg)
鑽進巷弄,走入市場,這是令人醉心的在地氛圍。
![DSC03849.jpg DSC03849.jpg](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bubu929/69abe9d2fc0ec5dd9630b1c78db80776_m.jpg)
![29. 北京傳統胡同市場-煙袋斜街.jpg 29. 北京傳統胡同市場-煙袋斜街.jpg](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bubu929/e4e3ef29b1135a0fe0bb1a013128ac6d_m.jpg)
在離開北京的最後一個晚上,嚐嚐馳名中外的北京烤鴨是必要的。 並沒有到全聚德烤鴨店朝聖,我們不會花無謂的時間與金錢去觀光客趨之若鶩的老店,而是選擇了一家平實的烤鴨店大快朵頤。兩個人也沒法點太多的菜色,只有烤鴨一隻與簡單的蔬菜。烤鴨的肉汁濃郁芳香,入口滑順,只可惜兩張嘴也吃不多,就當個大款兒吧! 吃不完就算了。
閒晃在長安大街上,坐在出租車上總會讓人覺得像是旁人一般冷眼旁觀這個城市,最後決定還是搭公車+地面電車+轉地鐵回飯店吧!
抬頭看站牌,尋找適合的路線車,雖然人多又擠,可是這種方式是我們這些過客最能接近當地人事物,也是自助旅行迷人的方式之一。
最後一天,離開北京的飛機是下午一點半,是還有時間可以再看看北京並好好地與她說再見。
可是最後的四小時我卻身陷車陣之中... 如同世界其他的大城市一樣,北京的塞車問題嚴重。 不心慌,我知道在未來的某一天, 我還會再來北京的! 北京真的很大,還有很多地方等著我去探險!
<完>
(
北京照片全部都放在相簿裡, 有興趣就點進去看看吧~)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spaces.msn.com/rte/emoticons/camera.gif)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