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2007
在經過一個晚上的無所事事,連行程也不study,泰哥跟我又開始亂晃,
(這個紅綠燈... 我看不懂耶... 該怎麼開呢?!)
在南方買不到褲子穿的我,這回來到青島,應該有機會可以買了。來到台東一路登州路附近的步行街,逛了幾家店,在一家連鎖的成衣店裡買了一條男生最小號的短褲,雖然被泰哥唸了一下下(在南方就可以買男生的了,還跑到山東來買…),可是短褲還是讓我開心了好幾下,涼嘛!
沒什麼行程,來去登州路青島啤酒博物館晃晃。
這裡真好,門票只要人頭紙50元,可了解青島啤酒的歷史,以及早期的製作方式,還能親眼看見現代化生產線的產出,更棒的是,還送半扎原漿啤酒&紀念品,非常值回票價!
簡單為各位介紹青島啤酒原名「日耳曼啤酒青島分公司」,是在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時由德國人所設立。因為德國的啤酒釀造技術為世界翹楚,加上青島嶗山的好水質,使得青島啤酒再當時已頗具盛名。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青島被日本軍所佔領,1916年啤酒廠易主,改名為「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日人對於工廠產能與品質的提升有確實顯著的貢獻。之後由國民政府接管,再次更名為「青島啤酒」,我發現其英文拼音為TSINGTAO(而非漢字拼音QINGDAO),可見在當時已註冊而延用至今。
看完博物館之後,還是讓人文氣息在今天蔓延吧,今天就打算在市區逛逛古蹟。讓公車載我們到江蘇路,這裡是青島的老城區,多數的德式建築古蹟民房都在市南區西側,我們先到了基督教堂,它建於1908年,由德國建築師所設計建造,最先為德國總督與駐地外國人的禮拜堂。正好聽見下午兩點的鐘響,登上教堂鐘樓,可以遠眺大海。
在此發現了一件有點啼笑皆非的事,盡在不言中,請看以下照片… (古字? 筆誤? 耍笨??)
從基督教堂往迎賓館的路上,可以經過信號山公園,這些地方都是步行可到的。
19世紀末由德國人依照總體地形修建了一做指揮船舶進出港口的信號台,而信號山名號由此而來。山頂上有著三個紅蘑菇頭,象徵古時以火炬傳遞訊號之意,其中一個是旋轉觀景台,居高臨下完整俯瞰整個青島,也有解說員熱心的替大家解說膠州灣海岸線與所及的名勝。 在這裡又發生了另一件啼笑皆非的事,請見以下照片與說明...
=>
( "五龍潭建於1989年,是五龍門灣的寫照,信號山又名五龍山,取之於此,水潭中,四條黑龍拱簇著一條上飛燦爛的主龍,噴涌水柱匯聚.... ..... ....為一處不可多得的奇景異觀" => 明明就是人造的,還不可多得咧...真能掰)
順著門牌號,我們走向了迎賓館,昔日德國膠澳總督官邸。外型優雅鵝黃色的外牆以及青島優質花崗岩,內部裝潢極盡奢華,這個奢侈揮霍所建造的總督府在完工以後,當時的德國總督馬上被德國議會彈劾。
(迎賓館)
(漫步中,一處街景)
在日本接管青島之後,被理所當然的改為了司令部官邸。也曾接待過許多外國元首,現在開放遊人入內參觀,是青島很體面風光的一個德式建築。
在離開了迎賓館,我們便在青島街上溜達,到棧橋晃晃,
沿著海岸線到處走走,拐進中山路,兩旁是被保留下來的歐式建築,真是美麗的城市。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