喔.... 2016/10月的秘魯之行,我這次又脫稿很久了,就如同先前提過的....這趟秘魯耗了兩年的時光才得以成行,故祕魯的記錄也有同級的慢。
從原本北非摩洛哥的 Lucky7,進化到一行八人。平時大家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忙碌,也只能以最即時的連絡方式 Line分享所收集到的訊息。取團名的時候,不約而同的說出 Super 8..... 還特地囑咐不能以中文唸之。XDD
2016/10/2
8:55AM飛香港的班機,本應在5:00起床,但完全沒聽到手機鬧鐘響,睡到5:40突然驚醒,只花了差點嚇死的2分鐘快速出門,攔了一輛小黃到三重重新路的稅捐處等#986 機場大巴,6:25上車7:40到達一航廈。
現在想想還真是不解自己的行為,居然還能沉的住氣等公車........
本人應該算是華航的 奧客 常客,華航也是很幫忙地在班機起飛前一小時把行李推了進去,並且幫我把行李直接掛到秘魯利馬。
老爺是華航尊貴的金卡貴賓,拋棄我自己進了貴賓室,我也只好自己尋找屬於自己的 "無料VIP感" .....
喏~ 一航廈過海關安檢之後,往航空公司VIP貴賓室的指標上了樓梯,在中間段有機場免費的休息區。這麼棒的地方居然都沒人,實在可惜,大家出國時在機場仍然要好好利用自己辛苦的納稅錢啊。
我的機票是分開買的 TPE-HK(CI)、HK- Dallas-Lima (AA) (延伸閱讀: 2016 南美大遠征 前言 機票+簽證 )。
到達香港後,快步跑到CI與AA兩家轉機櫃台,確認兩家航空公司的行李轉運 (在機場內直接從CI轉AA到美國達拉斯),這個確認動作是轉機時一定要做的,若航空公司miss掉的話,那就真的麻煩了。
而且如果這裡的航空公司不這麼操作的話,勢必就得出關將行李提領出來再重新到 AA check-in。
這一段的不確定因素,我在香港轉機到美國德州達拉斯的時間預留了4小時。
很幸運的是,在亞洲時航空公司都很願意幫忙。但這從美洲回亞洲時這就行不通了。
飛往美國的班機安檢,除了一般的X光掃描之外,飛機艙門前再有四、五位安檢,將每個旅客的隨身行李一一打開來檢查,連水都不能帶上飛機。
15小時的飛越太平洋,坐到我膝蓋好痛,還好AA機上的盒裝與罐裝飲用水補充很足,小點心的提供也毫不手軟,以至於在乾燥的機艙內還能得到一些些心靈的撫慰。
到美國轉機是一件令人令人崩潰的事!! 如果可以安排不經過美國,就盡量不要到美國轉機。
想到那個令人想罵髒話的美國海關,即使只是轉機,所有的流程與入境美國一樣。你可以想像那有多麼的擾民啊...........
在美國轉機還有一點要注意的就是過境簽證,也就是俗稱的ESTA。必須事先上AIT網站辦理,費用是US$14。在美國海關是用機器先進行判別,但我去回兩次都被機器打X,被叫到人工通關的通道。。。整個預留了6小時轉機,就有5個小時卡在過境通關。。。。。。
According to 老爺與同事出差的所有血淚經驗,直接下的結論.........
真的! 在美國過境轉機,千萬不要只抓2~3小時,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訴您,您有99%的機率會趕不上飛機!!
擺脫了討人厭的美國後,再繼續7個小時的飛行,從出家門到利馬機場總計36小時,我終於到達那個遠的要命的秘魯!!
一下飛機後,9個小時用雙腳把利馬的舊城區走完,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 接下來再慢慢的繼續記錄下去~~
<2016 南美秘魯> 待續。